剧情介绍

 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,也受到约翰·奥斯邦小说的影响,描写在一战前夕,一名奥地利军人不择手段向上爬、最后自我毁灭的历程。雷德尔上校家境贫寒,又是犹太人和同性恋,他需要把这些全部伪装起来,才能在奥匈帝国的军队里步步高升。但他再怎么压抑真实的自我,有人还是把他当成贸然闯进他人世界的局外人。

评论:

  • 聊曜儿 6小时前 :

    小时候看的迷迷糊糊,只记得最后那句电报,永别了,同志们,我想念你们。现在看来,这句话依旧让人动容。

  • 祁瀚培 9小时前 :

    孙道临真的帅 剧作上感觉太过于省略 有些需要铺垫的东西被省略了 整体感觉没出来

  • 欣雪 6小时前 :

    个人情感与家国使命交织结合,喜欢王苹导演的风格

  • 留思莲 3小时前 :

    据说上部被吐槽文戏少,是因为被放到了下部。看完水门桥后我认为,整部长津湖就没有什么文戏—每次战斗间歇的短暂交流可不算文戏。用电影去表现抗美援朝,表现志愿军,本就力不从心,并不是技术达不到,而是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本身无法表现国人心中的抗美援朝。抗美援朝如同一场雄壮的进行曲,不允许有任何不和谐音符,电影中,志愿军战士用各种牺牲诠释了英勇、顽强、视死如归。战争在中国人心中本就是不一样的事物,在中国,战争这个词是容不下多少哲学思考的。我们的战争首先是悲壮的,可歌可泣的。我们不能,也不允许像别的国家那样,从第三人的视角看待自己国家的战争。于是,我们最好用纪录片表现战争,能有好作品。至于电影,还是用来记录更加复杂晦暗的人性,和更加模棱两可的世界观吧。

  • 颜槐 9小时前 :

    比想象中好看不少,除了被剧作、真挚而伟大的革命爱情和无畏的献身精神感动之外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很像一部电影。我的意思是,在那个让电影承载了沉重而庄严的意识形态,更像是一个政治宣传品的年代,让一部电影很像一部电影,是非常不容易的。

  • 束彤蕊 8小时前 :

    《延安颂》最让我伤感。

  • 枫驰 7小时前 :

    ①无论是学校里的李白雕像,或者是我作为第一届李白团支部的成员,李白始终是作为抽象符号出现,电影也不能避免,反而是兰芬这个角色,真正完成了某种形象的塑造。②彩色修复仍有瑕疵,比如把黑白照片都修复成彩色了。不过结局牺牲的画面由彩色转为黑白,挺好的表达方式。(2021-12-29)

  • 费莫静安 8小时前 :

    致敬经典!很新鲜,我以为这种老片子只有电影频道才会见到的

  • 铁迎蕾 5小时前 :

    宝塔山 坏蛋的大浓眉 原来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传统由来已久 估计潜伏也是学得这个

  • 栾兰泽 9小时前 :

    加一星,为了孙道临!

  • 隐乐珍 0小时前 :

    向您敬礼。

  • 鲜于建德 3小时前 :

    “他点划清楚,清澈的像一汪清水”

  • 米伟泽 4小时前 :

    ①无论是学校里的李白雕像,或者是我作为第一届李白团支部的成员,李白始终是作为抽象符号出现,电影也不能避免,反而是兰芬这个角色,真正完成了某种形象的塑造。②彩色修复仍有瑕疵,比如把黑白照片都修复成彩色了。不过结局牺牲的画面由彩色转为黑白,挺好的表达方式。(2021-12-29)

  • 祁楚骁 7小时前 :

    4K彩色修复版真挺震撼,完全可以说是一部新电影。

  • 权中 3小时前 :

    徐克90%,但体验真的蛮差的,真的不好看,甚至不如第一部

  • 陀伟祺 6小时前 :

    向故事原型李白邱裘慧珍夫妇致敬!

  • 郸绣梓 6小时前 :

    李侠的原型李白,其经历和电影表现的基本上一样,只有一个小小的不同:他在最后一次发报并没有说那句“同志们,永别了,我想念你们”而只是在一次较长的间隔后,连续发送了几个“本台停止发报”的信号。复制于B站评论。

  • 滑莎莉 3小时前 :

    七连全军就义只剩一面旗,万里能留下来全因为是大年初一。

  • 萱丽 8小时前 :

    彩色修复版,太舞台剧化了,不像是在看电影,也不适合。

  • 桐羽彤 3小时前 :

    比起孙道临的颜,我更喜欢王心刚的。嗯,一直不喜欢眼太大的男森

加载中...

Copyright © 2015-2023 All Rights Reserved